欧盟财政刺激资金至今未能落地发放,经济复苏前景堪忧欧元后市难有上行空间
发布时间:2021-02-25 作者:元大期货 点击数:
美国国会众院将于当地时间周五表决拜登政府提出的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并有极大概率通过之,这将有望配合疫苗的应用,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步入快车道。然而,与此构成鲜明对比的状况却是,欧元区经济复苏仍然在“慢车道”上步履蹒跚,这意味着大西洋(600558,股吧)两岸间的经济落差在未来会益发拉大,对于欧元兑美元汇率走势前景而言,这显然是利空因素。
而美国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如果全额落地,将令美国政府在2021年全年的支出力度达到欧元区19国总和的三倍之多,对此,摩根大通的分析师预估其所带来的“财政推力”将令美国经济全年额外增长1.8个百分点,但于此同时,欧洲经济则会继续在衰退线上俳佪。于是,多数经济专家预估美国经济总量可能在2021年中期就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峰值,这比欧元区要早上一年。
而欧洲经济复苏的步履维艰,则又要归咎于其内部财政政策的不统一,尽管欧洲央行垄断了欧元区货币供应,但是各国仍需自行制定财政政策。而在去年疫情严峻的紧要关头,欧盟各国也是硬着头皮,经管数月之久的谈判,才勉强批准了一份7500亿欧元的复苏基金。然而,这笔钱该怎么花,如何去申请,则到现在仍没有结论,可能需要到2021年下半年才能真正发放到对应的成员国手中。
所以,欧盟在财政上的过度谨慎行动,令刺激计划的潜在效益也变得荡然无存,虽然欧盟的援助计划条款设计堪称完美,一旦落地将至少能够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但问题就是资金发放流程拖得太久,以致于大家拿到援助款时,已经错过了经济最需要扶助的关键时刻,于是欧盟在经济复苏步伐上也被越甩越远。
业内专家因此指出,在无法有效“救急”的状况下,欧盟更应该考虑的是动用现有可用资金去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毕竟,去年达成的欧盟共同复苏基金计划无论执行效果如何,能够闯关通过本身,就是欧盟财政政策一体化尝试过程中的一大里程碑。至少,以欧盟整体的名义发售联合债券,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虽然疫情援救联合“欧盟债”在法理上仍只是临时性措施,但欧盟方面官员,尤其是欧洲央行的政策制度者则希望借此开个头,来为未来的永久性欧盟联合财政项目打前战,令欧盟联合债券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与美国联邦债券一样的认可程度。之前,欧盟一直受困扰于内部各经济体的财政不平衡状况,而疫情来袭又令本来就债台高筑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额外受创,因而欧盟的联合援救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但并非所有观察者都看好欧盟“联合财政”的前景,意大利裕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 Nelson就表示,与美国的财政体系相比,欧盟各国之间不同的财政计划放在一起看只能用“烧脑”来形容,在此状况下,欧盟中央的介入程度仍是远远不够的。这意味着欧盟整体仍将在此后遭遇复苏乏力、失业高企、经济恶化和通胀低迷之苦。而这正是过去10多年欧洲经济的常态,即使在疫情没有爆发的时候,诸如意大利等国在预算赤字控制问题上与德国及欧盟中央对抗衡都已经是个困扰所有投资者的持续性事件。在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迫使南欧重债国接受苛刻的财政紧缩计划的立场,反而使这些国家陷入了财务上的恶性循环之中。
因而,专家指出,欧盟当前的产出缺口状况比美国更加严重,所以理应出台额度更大的货币与财政宽松措施才能实现脱困,但现实却恰恰相反。于是,欧洲经济复苏滞后于美国,当下不出意外已成定局。与投资者担心美国拜登政府财政宽松力度过大可能诱发资产泡沫和通胀的忧虑不同,大家众口一致都认为欧盟7500亿欧元援助项目力度严重不足,更何况这笔钱至今还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虽然,经济学家确实预计,在欧洲国家此后靠着疫苗的普及和见效而解除封锁措施之后,居民积累的消费动能可能得到一次性释放,这会对经济带来额外的推动,但是光靠居民消费,没有政府支出拉动的欧洲经济仍是瘸了一条腿。况且,欧盟内部推进疫苗注射的行动也同样迟缓,因各国在疫苗的优先分配问题上也陷入了新一轮的争执,这却和在退出欧盟之后正在快速迈向全面免疫目标的英国也构成了戏剧性的反差,这更让投资者无法如他们在去年那样仍然持续看到欧元汇价前景。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任何人士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资讯中的内容或投入商业使用。 风险披露声明: 投资涉及各种风险,买卖期货合约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阁下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因此,在作投资决定前,阁下应研究及理解期货合约的风险、特点和限制, 并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如要了解风险披露的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客户协议书》中的《风险披露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