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侵蚀需求,油价将保持高位,下跌还需时日
发布时间:2022-06-27 作者:元大期货 点击数:
元大期货6月27日讯—— 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迹象。路透社Kemp:需求破坏将在柴油需求上变得明显。高盛: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通胀才会削弱需求,导致价格持续下跌。
原油是一种出了名的无弹性商品——无论它的价格是多少,其消费量都不会有很大的变化。然而,根据一个臭名昭著的行业笑话,高油价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更高的油价。随着依赖石油的经济体开始放缓对价格上涨的反应,我们似乎正接近需求破坏的临界点。
燃料消费和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初步迹象。《华尔街日报》上周的一篇报道指出,美国司机开始限制汽油消费,以应对上周早些时候创下的每加仑5美元的历史新高。
该报道引述一项汽油销售周调查显示,汽油销售已连续14周落后于上年同期水准,本月首周汽油销售较上年同期下滑8.2%。
《华尔街日报》还援引分析人士的报告称,人们拼车、只加即时需要的汽油、取消旅行或每周更多时间在家工作,以减少燃料消耗。
这还不是全部。路透社的John Kemp称,随着美联储试图通过加息来遏制通胀,冒着经济衰退的风险,柴油需求破坏将变得明显。
Kemp写道,未来12个月,美国柴油日消费量可能因经济放缓而减少20万 - 60万桶,而经济放缓则可能是美联储全面遏制油价上涨措施的结果。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表示,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的那样,美国“肯定有可能”陷入衰退。他解释称,在限制物价的同时,保持就业市场像现在这样强劲,将是一项挑战。
鲍威尔说:“我们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他举例说,乌克兰战争极大地推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亚洲疫情的封锁,延长了供应链问题。
事实上,世界各地都出现了经济放缓的迹象,这预示着石油的潮汐可能即将转向。上周公布的美国、英国、日本和欧元区的工厂活动数据都显示出疲软,路透社指出,本月是美国生产商接到的新订单是两年来第一个下降的月。
经济衰退的风险无疑是油价和所有大宗商品价格的强烈利空因素。特别是大宗商品和石油的强劲反弹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原因,毕竟,所有反弹迟早都会结束。
瑞士信贷的一位分析师表示,有迹象表明,本轮反弹即将结束。Mandy Xu指出,期权市场和一个被称为看跌期权倾斜的指标表明,石油的上行潜力正在耗尽。
他说:“即使是石油等供应最紧张的大宗商品,我们在衍生品市场已经开始看到,人们开始将更多的下行风险纳入价格之中。”并补充说,“今年唯一上涨的行业是能源,这是我们在过去几周一直强调的投资者的下一个潜在痛点。”“经济衰退的风险意味着该行业的进一步上行空间可能有限。”
不过,至少高盛认为,要让通胀对需求的侵蚀达到足以导致价格持续下跌的程度,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上周公布的一份报告中,该行的分析师表示,石油供应仍低于需求,并补充称,美联储"无法印制大宗商品"。
事实上,国际能源署IEA在其最新的《石油市场报告》中预测,明年的石油需求将超过疫情前的水平,达到每日1.016亿桶。然而,这种需求不会由欧洲或美国驱动,而是由亚洲和其他非经合组织国家驱动。
这将意味着,在可观察的未来,油价将保持在高位,尽管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可能会降低,除非发生停电,就像最近导致利比亚石油产量大幅下降的停电一样。
就供应而言,美国和欧盟目前正在讨论让更多俄罗斯石油进入国际市场,尽管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因为美国担心,制裁会进一步推高油价。
伊朗核协议可能会大大改善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应,但这仍然难以实现。伊朗上周表示,它对达成协议仍然是“认真的”,并呼吁美国采取“现实主义”,以便双方能够达成“良好、强有力和持久的协议”。伊朗外长Hossein Amir-Abdollahian如是说。
OPEC+的产油国不会增加产量,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了,而非OPEC+的产油国也无法以足够快的速度提高产量,从而对油价产生任何显著而持久的影响。
因此,现在可能是时候开始为油价涨势结束做准备了,但不必着急,一点也不急。
布伦特原油日线图
北京时间6月27日10:19 布伦特原油连续 报 113.10美元/桶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任何人士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资讯中的内容或投入商业使用。 风险披露声明: 投资涉及各种风险,买卖期货合约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阁下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因此,在作投资决定前,阁下应研究及理解期货合约的风险、特点和限制, 并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如要了解风险披露的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客户协议书》中的《风险披露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