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精神分裂”?再度盯紧美国刺激计划 黄金现“不祥之兆”|通胀
发布时间:2021-02-03 作者:元大期货 点击数:
原标题:市场“精神分裂”?!买入一切交易或重返,再度盯紧美国刺激计划 黄金现“不祥之兆”
元大期货官网(香港)讯 周三(2月3日)市场焦点重返基本面,复苏交易成为主旋律,此前散户发动的史诗级轧空浪潮已经逐步消退。
针对市场表现,机构MarketPulse撰文进行分析预测,内容如下:
Reddit浪潮似乎在昨日开始降温。GameStop、白银以及受散户大军青睐的其他一些股票一起下跌。目前来看,沉重的氛围开始酝酿,尤其是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召集利益相关者就整个事件进行炉边讨论之际。
这让市场恢复了正常运转,当然,这将在美国参议院通过拜登(Biden)刺激计划之后。
谈判议程和协调(reconciliation)进程昨日启动,民主党表现出统一战线,只有最低工资标准遭到一些中间派参议员的反对。
在科技巨头Alphabet和亚马逊(Amazon)强劲业绩的推动下,这足以激励“买入一切”(buy everything)交易持续。
上周人们对经济刺激方案的绝望、疫苗推出的缓慢以及随后全球复苏的延迟,突显出2021年市场的“精神分裂”性质——它在拼命寻找一个新的主题来交易。
不过,没有什么比美国财政慷慨更重要的了,因为FOMC已强调,美国财政慷慨仍将一如既往地保持鸽派立场。
关于疫苗,需要对此保持一点耐心。疫苗在12月才开始出现,现在是2月初。排成整齐的队伍接种无疑是好的,但想想世界上那些落后的发展中市场,它们远在地平线之外。
但并非所有人都处于“购买一切”主题中。美元继续走高,尤其是对欧元和日元。
银价暴跌10%,因为Reddit的散户大军遭遇了比他们的保证金账户更大的流动性市场。这拖累金价走低,金价近期一直处于区间交易状态。黄金倾向于随银价更快地下跌,然后随银价上涨,这对多头来说是个不祥之兆。铁矿石和铜的价格都远低于近期高点,技术面看起来也不稳定。
因此,以大宗商品为中心的澳元遭打击也在意料之中。本周,澳洲联储也对澳元采取了鸽派量化宽松政策。
欧洲、美国和中国部分地区和与病毒相关的封锁与能源价格上涨似乎终于体现在最近的数据中。
今天上午,日本的Jibun服务业PMI降至46.70,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财新服务业PMI严重低于预期,降至52.0,低于预期的55.80。在分类指数中,新订单和就业数据都有所下降,这表明中国和关键出口市场的封锁措施终于开始在数据中体现出来。这足以让中国股市在今天失去信心,中国央行今天还通过回购市场净撤出流动性。
毫无疑问,春节前的数据存在一些扭曲。但这不会削弱整体人气,除非这种模式在2月数据和中国新年过后继续存在。
今天下午,欧洲的通胀也将感受到原油的影响,整体和核心通胀预计将在1月份达到0.50%。风险在于,总体通胀率会高得多,这将让欧洲的通胀追逐者发出声音。
然而,CPI权重的变化可能会造成一些扭曲,而原油通胀是暂时性的,不是系统性的。
在欧洲面临双底衰退的情况下,薪资通胀仍将不存在,而讨论紧缩导致经济衰退的说法将是疯狂的,尽管欧盟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模式。但这些都不太可能对欧元的短期前景有帮助。
撇开干扰因素不谈,市场现在又回到了关注美国刺激计划的状态,这意味着逢低买入股票,除非国会对该法案的通过提出实质性挑战。
昨日,华尔街再次表现强劲,股市重新回到美国财政慷慨和全球经济复苏这一主题。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39%,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56%,道琼斯指数上涨1.58%。这三大股指期货今天上午都保持上涨,这使得亚洲摆脱了中国财新服务业PMI数据意外疲软的影响。
日经225指数上涨0.80%,韩国综合指数上涨0.35%。在中国,在PMI数据和中国央行净撤出流动性之后,市场最初表现出一些犹豫。不过,它们成功摆脱了这一影响,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上涨了0.55%。与此同时,在阿里巴巴公布业绩后,香港零售市场出现获利回吐,导致恒生指数下跌0.75%。
欧洲市场可能再次开盘走高,尽管欧洲服务业PMI数据将不可避免地走弱,且有通胀上升的迹象。在这之前,美国刺激计划和全球复苏主题将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 本公司提供的资讯来自公开的资料,本公司仅作引用,并不对这些资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及不承担任何责任。本公司提供的资讯并不构成任何建议或意见,均不能作为 阁下进行投资的依据。任何人士未经本公司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资讯中的内容或投入商业使用。 风险披露声明: 投资涉及各种风险,买卖期货合约的亏蚀风险可以极大。在若干情况下,阁下所蒙受的亏蚀可能会超过最初存入的保证金数额。因此,在作投资决定前,阁下应研究及理解期货合约的风险、特点和限制, 并根据本身的财政状况、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作出评估或咨询独立专业投资顾问。如要了解风险披露的详情,请参阅本公司《客户协议书》中的《风险披露声明》。